close
第一次洛磯山脈攻防戰
-------------------------------------------------------------------
[编辑首段] 欽琮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定向自第一次落磯山脈戰役 )
第一次洛磯山脈戰役 |
帝國華擊團戰史的一部份 |
日期:帝國曆0097年1月27日 |
地點:洛磯山脈 |
結果:德意志-葡萄牙同盟獲勝 |
參戰方(同盟國方面軍) | 參戰方(協約國方面軍) |
德意志、葡萄牙 | 法蘭西、鄂圖曼土耳其、蘇族 |
指揮官(同盟國方面軍) | 指揮官(協約國方面軍) |
徳(國恩)、葡(極) | 法(欽琮)、蘇(電腦)、土(飛蛾) |
第一次落磯山脈戰役又稱「大同盟合戰」,是一場典型的閃擊和側翼包圍戰爭,作為殖民地擴張行動中「大獵美洲」時期的第三場重大戰役,在政治和軍事史上都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戰爭中,法軍少校欽琮‧拿波巴特〈註1〉在「丹佛鎮攻略戰」首次實驗了一種新式的攻城戰術。在閃擊丹佛鎮得手之後,依靠散兵和弩兵交叉火力的掩護下,直接利用新組織的法蘭西爆破縱隊進行神風式的單點破壞,取得相當大的戰果,導致原本決心要負嵎頑抗幾個月的丹佛鎮〈註2〉防禦線在短時間內幾近崩潰,使得後來馳援的四個法國鷹砲連輕易的就攻佔了這座葡萄牙少校極‧克荷林苦心經營的首府。為協約軍在初期的戰略地位搶得了主動權。而這種新興的閃電攻城戰術,被認為對後世的城鎮攻略行動,掀起了革命般的新思潮。
另一方面葡萄牙龍騎兵〈註3〉在接下來的大同盟反攻戰役期間,證明了他優越機動性和「炮兵剋星」的威名,葡軍少校極‧克荷林〈註4〉在多次和法軍遭遇戰中將數十個營的葡萄牙龍騎兵協同盟軍進行兩次效果卓越迂迴作戰,使得法國砲兵群損失慘重,從而決定了這兩場戰役的結果。
尤其在新蒙特婁會戰〈註5〉時,欽琮‧拿波巴特少校曾一度利用德軍前鋒孤軍深入的機會,迂迴到德軍炮兵後方,給予原本以為定能親易取勝的敵軍迎頭痛擊。甚至ㄧ度在會戰中佔了上風,但極在收到德軍求援時快速動員,葡萄牙龍騎兵的閃電進擊導致欽琮欲在盟軍完全會合之前,打一場個個擊破式衛國戰爭的計畫迅速破產。三天後,欽琮‧拿波巴特少校在法國洛磯山脈殖民地首府「楓丹白露」〈註6〉宣佈有條件投降。
沁恩‧腓特烈少校〈註7〉利用胡斯馬戰車〈註8〉、弩兵、協同鷹砲的戰術,構成了後期同盟軍中最強大的武裝力量,為了對抗法國來福槍散兵群的威脅(他們是德國用胡斯馬戰車和葡萄牙龍騎兵的剋星),他從中東雇用了驍勇善戰的阿拉伯奴隸騎兵(馬穆魯克)混在隊伍之中,等到雙方交火時突然殺出,靠僅僅著六個連的阿拉伯奴隸騎兵〈註9〉戰力,竟消滅了近三分之ㄧ的法國散兵主力。由於欽琮‧拿波巴特少校錯誤的以為依照以往經驗,德國人不會突然組織重騎隊,所以並沒有搭配足夠的重步兵作為散兵〈註10〉的前沿掩護,導致了徒然的損失。這場戰役的結果,使的許多軍事家開始思考將阿拉伯奴隸騎兵列為用來對抗法國的戰略傭兵後援。
時代背景
自從帝國曆0089年,歐洲八國在巴黎發表了「提爾西特宣言」〈註11〉開啟了歐洲列強大獵美洲的時代,而在
0097年爆發的第一次洛磯山脈戰役,是此殖民地擴張行動開始後的第三場重大戰爭。
在那個渾沌的年代,國家意識尚不明確。世界上出現了一批依靠戰爭發財的職業軍人,他們大都是飽讀詩書並受過嚴格的軍事、經濟及、管理學訓練的貴族,而殖民地之間的戰爭,往往就由各國政府所僱傭職業將領的素質決定勝負。他們在戰爭中就代表了殖民地,還有國家擴張行動的成敗。每一場雇傭戰爭的戰爭結束後,跨國組織「祕銀」〈註12〉會依照其戰果,評定其軍階。
為了自身的利益和權勢,只要誰出的起錢和滿足其雇用條件,他們願意為任何國家、陣營而戰,也願意隨時倒向另一個敵對的組織。
它們存在,成為了這個刀光劍影的黑暗時代中,
暗地裡推動趨勢的舵手‧‧‧
戰爭號角(一) 局勢的槓桿
有政治家曾說:「今日的朋友可能就是明天的敵人。」
用來作為這場戰爭作為註解,真是再適合不過。
在前一年戰爭因合作無間而在第一次大平原戰爭贏得勝利的老戰友欽琮‧拿波巴特少校與沁恩‧腓特烈少校,再次因為不同的利害關係,而兵矛相向
再次因為不同陣營的利害關係,而兵矛相向。
為了搶奪落磯山脈的控制權,德國跟葡萄牙當局簽訂條約組織了兩國同盟,而不甘落後的法國人為了與之對抗,便夥同剛剛在此地站穩腳跟的土耳其人,成立了兩國協約。不久之後。印地安人高爾的部落倒向了協約軍,使得這個不甚牢靠的聯盟裡多了一筆新的生力軍。
儘管在國家數上協約軍佔相對有優勢,但是幾個戰略的不安定要素,卻使得局勢的天平倒向同盟國的一方。
其之ㄧ:高爾的蘇族部落只有名義上的利害關係,並沒有聽從協約軍指揮的義務和打算,他們的戰略和素養也無法與訓練有素的職業殖民地總督(沁恩‧腓特烈少校、極‧克荷林)相提並論,很有可能在戰爭初期就被同盟國的攻勢所徹底消滅。
其之二:協約軍的另一個盟友,土耳其指揮官飛蛾‧夏亞少尉僅僅只是一個殖民地總督的預備見習生,其戰鬥力和管理才能尚還不足以應付如此大規模的殘酷實戰。
基於以上兩個不利因素意味著不論在任何時候,同盟軍皆只需集中手上的所有的軍隊去毀滅欽琮‧拿波巴特的法蘭西主力,就可以瓦解這個脆弱的同盟。為此,欽琮‧拿波巴特也擬定了屬於自己的作戰大綱。
第一:由於無法判斷敵方的作戰意圖,因此就算把後備民兵和法國酷民的優越戰鬥力納入計算,法國部隊在進入要塞時代之前,至少需要10個營的步兵來應付同盟國隨時可能發動的同步快攻作戰,這意謂著欽琮‧拿波巴特必須採取「半直升」的戰術
第二:對於老練而且合作緊密的同盟軍而言,一旦戰局陷入僵持階段,協約軍被個個擊破的機率將大幅增高。最好的辦法是在敵方進入「要塞時代」之前,就給予其中一部致命的打擊,這樣戰局就會形成協約軍三對一的絕對優勢。
↑在開戰之前,各殖民地的戰力數據:欽琮的法國藍軍(56)、高爾的蘇族紅軍(46)、飛蛾的西班牙綠軍(44)、沁恩的德意志黃軍(54)、極的葡萄牙紫軍(48)
戰爭號角(二) 燃燒的丹佛
帝國曆0097年1月27日,以土耳其軍的本陣為中心,高爾的部落號角為前奏,協約軍的戰爭機器開始在東方隆隆作響。
有勇無謀的蘇族騎兵踏過剛剛凍融的窪地,奇襲沁恩‧腓特烈少校的城鎮中心,這個偶發性的事件,被當成了全面開戰的導火線,儘管一開始這個野蠻部落的瘋狂行徑的確造成同盟軍殖民地廣泛的驚擾,但是缺乏攻城武器的蘇族騎兵在德軍城鎮中心和後備民兵的交叉火力面前,馬上就被打的人仰馬翻,臨危不亂的沁恩利用弩兵和德國騎兵再從側翼發動一次精采的攻擊,瓦解了蘇族的攻勢。
就在東部戰線酣戰的同時,西邊戰場也風雲密佈,欽琮‧拿波巴特當然不會放過這個一閃即逝的機會,在德軍和蘇族對壘的同時,欽琮的「楓丹白露」成為了戰場上第一個演進「要塞時代」的殖民地首府,靠著裝備上的優勢,強大的法軍不等兵力整備完畢,就開始向丹佛鎮展開第一波攻勢。
經過連續三天的強行軍,當葡軍前哨在十哩外發現法軍的前鋒縱隊時,立刻引起丹佛鎮居民一陣恐慌。
以6營法國散兵為前導,近15個營的火槍、弩兵混合旅為主力,法軍在丹佛鎮前哨戰輕易的粉碎了葡軍的初步防禦並侵入了前緣的經濟開拓區,擊殺大量拓荒者。而在戰場大後方,來自楓丹白露的支援正源源不絕的抵達前線,丹佛鎮面臨有史以來的最大威脅。
不過愈危險的境地,愈是考驗一位指揮官才智的鍊金石。面對法軍壓境的危機極‧克荷林知道,就算把臨時動員的後備民兵計入,葡軍的人數也才勉強達到法軍的一半(約5營火槍、5營後備民兵、3營龍騎兵),而且當時法軍已經有一個鷹砲連抵達戰場,正面對戰無異是以卵擊石,轉眼間整個丹佛防線搖搖欲墬。
「死守!不論付出任何代價,都必須在德軍回援之前,守住這裡。」
極‧克荷林少校揮動軍旗,向前線士兵精神喊話。
於是丹佛鎮會戰就在葡軍的壯烈軍歌下,血紅的揭開了序幕。
由於在戰前欽琮‧拿波巴特藉由經驗和對戰爭的敏銳直覺,已經完全看穿葡軍可能的配兵和部署。
「每當葡軍火槍和龍騎兵前進時,戰場就被子彈所覆蓋。法國散兵和炮兵在視距外的精準射擊讓前進的葡軍潰不及防,他們怨聲載道指揮官沒有先讓身披重甲的騎兵為他們先掃除這個火力陣地,但仍繼續英勇前進。等到僅存的葡軍好不容易捱到了開槍距離時,蓄勢待發的法國火槍手和弩兵給予了這群勇敢的軍人最後的安魂曲,他們都是傑出的,但在壓倒性的火力面前毫無用處。」一位退伍的法國老兵事後這樣回憶這場戰鬥。
那時法軍的所有步兵除了加緊訓練中的之外,已經全部開赴前線,並在本陣楓丹白露保留了10個營的龍騎兵以應付沁恩隨時可能的突擊。事後有人指責如果讓所有的法國龍騎兵立刻投入戰局,其結果可能會更具決定性。但是欽琮也有其苦衷。畢竟楓丹白露是協約軍的最高指揮部,而沁恩‧腓特烈少校又是一位頗負盛名的戰略高手,他有足夠的理由懷疑德軍會採取圍魏救趙的作法。
結果葡軍輸了戰役,但是卻贏得了時間。因為他們的奮不顧身,法軍僅有的一連炮兵在戰鬥中被擊毀,不願意冒著強攻傷亡風險的欽琮下令固守,暫待援軍到來。
「對手相當聰明,他知道我們沒有時間。」欽琮事後這樣評論他的對手。東部戰場的高爾在最近幾次遭遇戰中已露敗象,德國的回援只是時間上的問題。因此為了快速攻佔丹佛。
欽琮‧拿波巴特少校採用了一個在戰爭史上前所未見的新式攻城戰法。
依托散兵和弩兵的交叉火力,幾位勇敢的年輕人組成了5支爆破縱隊,對葡軍的防禦中心發動神風式的悲壯攻擊,在一陣驚天動地的爆炸聲中,有4支縱隊成功的完成了最後的任務。他們的靈魂將隨著戰術革新而被永遠記錄在歷史上。
更重要的是,丹佛防線受創甚鉅,當4個法國鷹砲連抵達戰場時,只隨便了開了幾砲就讓防禦要點的城鎮中心成了廢墟,葡萄牙拓荒者拿起了喇叭槍作最後的困獸之鬥,卻全部成為硝煙中的烈士。
在短短的幾星期內,法軍拿下了這座誓言負要隅頑抗3個月的城市,取得了西線的重大勝利。在那之後欽琮‧拿波巴特馬不停蹄的鞏固後方的補給線,並佔領了丹佛近郊的貿易據點和礦場。保壘和軍營被快速了搭建了起來,法軍還建立了第二座城鎮「新蒙特婁」加緊開拓。現在,從楓丹白露到丹佛到處都是法軍長期抗戰的軍事據點和經濟中心。
以為極‧克荷林已經受到致命打擊的欽琮,在處理完了民生和經濟問題之後,才在鹽湖城附近發現了葡軍的新市鎮。負責偵查的法軍龍騎第三旅兵被葡軍的龍騎兵引誘到新建立的保壘前擊敗,但是法軍的主力隨後趕到,並在戰鬥中擊潰了葡軍的龍騎兵,結果丹佛之戰歷史重演,極以全員戰死的代價摧毀了法軍的4個鷹砲連。阻止了法軍快速攻佔鹽湖的企圖。不過就在幾哩之外,新的法國爆破縱隊已經蓄勢待發,打算再造戰爭奇蹟。
但在法軍即將贏得戰役的時刻,命運之神卻在最關鍵一刻,擲出了不一樣的骰子。
一陣槍聲,震撼了法國步兵那‧沒有防禦的背後。
戰爭號角(三) 轉捩點的悲歌
「糟了!是德軍!」
從東方戰場凱旋而歸的德軍主力,在日夜兼程的急行軍之下,終於趕在最後一刻‧抵達戰場。他們巧面的迂迴到法軍的背後,切斷了他們退回丹佛的所有希望。
胡斯馬戰車和弩兵一字排開,綻放地獄般的齊射。呼嘯的德國騎兵排成陣列,發起毀滅性的衝鋒。
戰局在一個小時內就被完全逆轉,
前有堡壘砲火;後有敵軍鐵蹄。
刀光劍影中,法國第一遠征軍靜默的排成了方陣隊形,用寧死不屈的鮮血守護了這支常勝軍最後的榮耀。
這場鹽城會戰,在同盟國2軍夾擊下法軍先勝後敗,欽琮喪失了駐守丹佛的大半軍隊,不過同樣的葡萄牙軍也幾乎全軍覆沒,不過的德軍盡業的接替了追擊的責任,法國酷民有條不絮的撤出了這個曾經讓他們驕傲的新領地。現在法軍退守「布列斯特」堡壘,並計劃在此與飛蛾‧夏亞少尉所率領的鄂圖曼援軍會師。
註一:網誌站長在〈世紀帝國三‧群酋爭霸〉遊戲中的假想角色,辭源典故是來自曾經遠征歐、亞、非的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拿破崙‧波拿巴特」
註二:辭源典故是來自真實地圖洛磯山脈上的美國城鎮。
註三:世紀帝國三國際中文版譯為槍騎兵,是世界上最早的乘騎火槍隊,為法國人在義大利入侵戰爭中首創。
註四:浚瑋在〈世紀帝國三‧群酋爭霸〉遊戲中的假想角色,克荷林是Cohlint的中譯
註五:辭源典故,真實歷史的1814年戰役,拿破崙曾在法國蒙特婁地區智退4倍於己的反法聯軍。
註六:辭源典故,法國城市,拿破崙第一次退位的地方
註七:國恩在〈世紀帝國三‧群酋爭霸〉遊戲中的假想角色,辭源典故是普魯士王國的腓特列大帝
註八:胡斯戰車即是世紀帝國三國際中文版中的德國馬戰車,歷史上著名的捷克名將約翰,曾利用這種結合火藥的這種新式胡斯戰法,以3萬人擊退近總兵力近20萬的神聖羅馬帝國軍隊。
註九:遊戲中的傭兵,歷史上經讓十字軍聞之喪膽的回教騎兵隊,也曾打敗蒙古入侵。但在19世紀於埃及敗給拿破崙的方陣戰術。
註十:散兵,在世紀帝國三國際中文版譯為長槍兵(長距離來福槍兵)指的是一種最早興盛於殖民地獨立戰爭的新式戰術,後來在18世紀末的法國革命戰爭被廣泛使用。
註十一:拿破崙在1807年對俄作戰勝利所簽訂的條約,結果使得當時除了英國之外,整個歐洲都受制於拿破崙的勢力。
註十二:靈感來自日本知名卡通「驚爆危機」。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