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寂寞往往是青少年犯罪者所背負的原罪。
  大概是國中時,我第一次接觸了這句語重心長的話,但是第一次有如此深切的印象,卻是在讀了這本小說之後。用類似偵探小說般不合常理的的落水案件為起頭,以近似真實報導文學的筆觸,堆砌大量的對白和鮮明的情緒描寫,中間穿插關於人心揣測的不安和醜陋,揭示了每個人疏離背後對人心的自以為是和對事物刻版印象。而在抽絲剝繭下,兇手呼之欲出。但在令人詫異的結局謎底後面,不是水落石出的大快人心,反而是讓讀者陷入反思的漩渦。

  到底誰是兇手?

  抑或是整個社會裡的每個人,其實都是一部分的兇手?

  第一次看這部作品是我在國三暑假的時候,而在三年後,一部紅透半邊天的知名得獎電視劇<愛殺17>又重新勾起了我想對這一篇小說的記憶。
  當自我迷失了存在的價值、當世界的步調把人們分割成每一個疏離的個體、當虛偽的面具欺瞞了每一個自以為了解事實的眾人,或許等待青少年的未來之路,就是無止境的黑暗和不性的連鎖。
  情節中
  藍惠如的父母把自己包裝在工商鉅子和賢妻良母的形象中,卻從不去探查女兒心底真正的聲音,只認識的成績單上一排排絢爛奪目的分數,對女兒優異才華背後所衍生出來名為寂寞的陰影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然後別過頭去,漠視家裡的不斷擴充的巨大裂痕,父母畢竟是見過世面的大人,他們可以選擇不受傷的方式去消極逃避,但是才年僅12歲懵懂無知的藍惠如的處境卻是四面楚歌。最後只能將無法傾訴的秘密留在心裡,自我扭曲。

  藍惠如的父親說:「我最了解她,她不可能學壞......」
  藍惠如的母親說:「不可能有這樣的事,根本不可能......我自己的女兒,我怎麼可能不了解呢?」
  藍惠如的老師說:「我一直相信,不用多久就能獲得信任......」
  高宏輝的父親說:「幹!我現在什麼都看透了。什麼女人?孩子?全是假的!」
  高宏輝的阿母說:「阿輝是我帶大的,我最知道......我們阿輝絕不會害人。」
  藍惠如說:「不要像我媽媽,我要當個正常的女人。」
  高宏輝說:「她不知道,什麼都不懂。」
  ......
  
  青春原本可以是像是藤井樹「這城市」筆下的自由翱翔,無限追憶。或是九把刀「這些年 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描繪的豪情不減、嘻笑當年。既使是易智言導演的「藍色大門」所表現的痛快迷失、勇敢面對,也可以說是必經的17歲人生中無可替代的美麗軌跡。
  變質。
  腐爛。
  拒絕。
  偽裝。
  眼前的夢愈來愈遠,成長的道路卻愈來愈破碎,男孩不再去接納試圖了解自己的人,女孩開始用虛偽化妝自己無暇的臉蛋,從<死了一個國中生之後>到<愛殺17>我們看的越是清楚,目光反而越是模糊。
  還是乖乖的聽歌吧!孤單太過吵雜。現實又不夠安靜。

           我驕傲的破壞 我痛恨的平凡 才想起那些是我最愛
           讓盛夏去貪玩 把殘酷的未來 狂放到光年外 而現在

           放棄規則 放縱去愛 放肆自己 放空未來
           我不轉彎 我不轉彎 我不轉彎 我不轉彎

           讓定律更簡單 讓秩序更混亂 這樣的青春我才喜歡
           讓盛夏去貪玩 把殘酷的未來 狂放到光年外 而現在

           放棄規則 放縱去愛 放肆自己 放空未來
           我不轉彎 我不轉彎 我不轉彎 我不轉彎

           我要 我瘋 我要 我愛 就是 我要 我瘋 我要 我愛 現在
           一萬首的mp3 一萬次瘋狂的愛 滅不了一個渺小的孤單

           我要 我瘋 我要 我愛 就是 我要 我瘋 我要 我愛 現在
           盛夏的一場狂歡 來到了光年之外 長大難道是人必經的潰爛

           放棄規則 放縱去愛 放肆自己 放空未來
           我不轉彎 我不轉彎 我不轉彎 我不轉彎

           五月天阿信創作<盛夏光年> 


  是啊!長大難道是人必經的潰爛?
  當我們能徹底的發現並撲滅寂寞的原罪時,或許死了一個國中女生之後,社會能得到一點遲來的救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hilippeAuguste 的頭像
    PhilippeAuguste

    後青春期 ★ 秘密作戰基地

    PhilippeAugus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