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有些東西比麥芽糖還要甜,比勃艮第酒還容易讓人沉醉。有時,只是簡簡單單的看上幾眼,就微醺了整個童年
。
沉重的眼皮穿過了念經式的課文,在打呼聲以及私語聲中閃爍、失焦、閉上、直到老師開始點名。
迴旋的鉛筆反轉了燥熱而苦悶的課堂間,在藝術以及摸魚交織中塗抹、修正、加粗、直到收筆記時被抓包...(好啦,好啦!純粹自婊自己的擁抱如果會有聲音)
然後我們才突然想起,那些最放肆無祭卻又最瘋狂無猜的童年~~
如果最近有來過我家的人可能知道,我又因為無聊的"一時興起"(根據經驗法則,75%以上欽琮去執著的生活瑣事,都是被這四個字所套牢的)決定和從小到大被封印在櫃子已久的課本來場「浪漫」的約會。
當然,在漫天飛舞的塵埃、翻箱倒櫃的雜亂、和一小部份泛黃長霉的頁面中,要堅持這份男人的浪漫的確需要一些小勇氣和毅力,好在某個女孩是在這場奇怪“約會”的前幾天來我房間,要不然應大便利屋肯定會被逼的"強制出動"。
或許Kagan的the temperament hypothesis是對的,因為母親潛移默化的關係,
一直以來,我都是一個很容易很容易念舊的人。
雖然距離畢業高中畢業的那段日子已經很久了,但是鳳新的制服還是整齊如昔的,躺在我的衣櫃中,
雖然知道不可能再用到了,但是學測甚至指考的精華衝刺講義,還是神氣的坐落在書架最明顯的一角。
雖然這個部落格運轉緩慢而且拖稿嚴重,但從三不五時隨機更新的不成材文章中,不少人也嗅到了些許的
關於弔念回憶的‧濃濃味道。
最近,結束了有史以來最不繁忙的“期中考週繁忙”
在論壇論壇逛著、逛著的我,有看到了我高中時曾經紅透半篇天的組圖。
名字就叫做
“九年國教!~連老師看了都會嚇一跳的上課塗鴉篇”
從大婊道看似貌岸然的國學大師,到惡搞古今中外的英雄豪傑。
我想不論是如何宣稱自己在學生時代是“超級乖乖牌”的人,恐怕也無法否認自己或多或少,也曾幹過上述的事情。
"無聊不可怕,無聊時什麼也不能做,才叫人心慌。"
知名網路作家九把刀在孩提時也曾經是個塗鴉達人,他在報紙專欄“三少四壯,手賤的塗鴉文化 ”中
就曾這麼剖析學生在塗鴉時的心態。現在仔細想想,這句話也真的不無道理。
從小到大,老師們總是宣稱要幫助我們在“零負擔”的情境下“快樂”學習,結果往往演變到最後是在有“零分負擔”的情況下,“苦中做樂”的機械化學習。
在整理成箱的國高中參考書和課本時我發現,本人一直很喜歡的國文、歷史、地理的確很少有塗鴉出現,有的話也都是一些幫助記憶的圖像,而反觀我從來不是很有興趣的數學和化學課本,就真的只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
各種無意義、鬼打牆、兼沒營養的塗鴉充斥其中。
不過回憶起這段百家爭鳴的“大塗鴉時代”,
我又不自覺的“一時興起”,經過我私底下明查暗訪的不負責任研究。結果發現:
Q:為什麼你們會想要在上課去塗鴉呢?
(A)因為老師上課太無聊了-55%
(B)突然的神來一筆-30%
(C)為了要展現自己創意-10%
(D)其他-5%
搞了半天,原來做賊的總是喊抓賊。老師們常常斥責的在課本上的塗鴉行為來是一種對學習的不負責任。可是卻也有一脫拉庫的老師也沒注意到,自己那將化而且照本宣科的上課模式,才是扼殺學生學習興趣和創意的殺手。
西方有一句很有名的諺語是這麼說的:「教養孩子是藝術,不是科學」。我想這句話更適合用在老師和學生之間的相處模式。
因為科學講究的是經驗法則和普遍性,如果一個實驗你用這個方法得出這個結果,那麼所有人用同樣方法也應該得出同樣的結果,但是教養孩子不同,孩子有個別差異。它是藝術,所以沒有一致性。就算是同卵雙胞胎成就都有不同,更何況是不同家庭的孩子呢?
當學習不再是一種享受,而變成一種填鴨性質的例行性義務時,
也難怪乎,塗鴉文化總是能在學生生活裡成為一種歷久不衰,甚至大行其道的次文化了。
我始終相信:
一個好的老師並不在於他自己懂多少,而在於他能真正教給學生多少...
↑摘自有史以來最棒的長篇連載漫畫《火鳳燎原》第281回-孟德麾下
從國中開始,我的歷史成績幾乎一直是班上第一。還記得當我選擇成為自然組學生時,據說把我的文史老師都都嚇了一跳。等到畢業後,我高中的歷史老師林明南曾說,他到現在還記得我曾在課堂上問過他一個問題,讓他印象深刻。
我:老師!英國光榮革命之後,是請荷蘭執政奧蘭治親王的威廉,來英國當國王吧。
老師:是啊(我在自然組有講這麼深嗎?)
我:那之後荷蘭的王位繼承不會發生問題嗎?還有七年戰爭時期法軍所侵略的漢諾威領地,跟這次王位繼承有沒有關係啊!
老師!!!(這些東西連社會組學生都沒有教耶。)
其實對我而言,學習歷史是一個相當有趣的事情,儘管可能對大多數的同學來說,他們應該很難去同意。沒錯,如果只是為了考試而去背誦歷史的話,那的確是一件枯燥且令人厭煩的事。
可是如果我們體會了歷史的本質,就是一連串高潮迭起而且意義非凡的故事,
或許我們對它就不會有這麼多的排斥了。
史上最暢銷的歷史文學小品《人類的故事》作者房龍曾這麼說過:
「如果人們都知道,真實的歷史故事比起神話故事還要精采絕倫,那我們為什麼還要去讀那些虛幻的東西呢?」
↑這就是我學習歷史的啟蒙老師,融合豐富人文和歷史,世界上最暢銷也獲獎無數的即時戰略遊戲-世紀帝國。
我們能記得《魔戒》裡中古世界中糾纏百年的愛恨情仇,卻不記得只有四年左右的第一次世界大戰進程。
我們能記得《赤壁》中無數軍師智將鉤心鬥角的爾虞我詐,卻記不得啟蒙時代的幾個重要思想家說了什麼話。
我們能記得《哈利波特》中數十種各異其趣的正邪魔法,卻不記得唐宋八大家到底是哪八大?
說到底,
教材能不能吸引學生的目光,老師能不能抓住學生的心,才是台灣所有教育改革的關鍵啊。
講了這麼多,那這篇文章到底要告訴我們什麼啟示呢?
(1)塗鴉千錯萬錯,老師、教材也有錯。
(2)教學的本質就在於能提起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沒有了這個,一切免談。
(3)沒有不有趣的科目,只有不有趣的學習和方法。
↑在場外板被廣為流傳的日本高中職課本,雖然是"芭樂"的成份很高,但至少也可以看出在一般學生心目中,什麼樣的課夲可以吸引他们的目光。
不過兩岸教育的風氣最近都不約而同的走向開放和自由,既對岸教育領導人決定把「金庸」的小說納入國文教育的基本教材後,台灣當局也不甘勢弱的把知名作家「九把刀」的惡搞大作“哈棒傳奇”請進大專國文選教材。
↑慈惠醫護管理專科學校,通識教育中心國文教學組,編制的大專國文選教材。
我覺得自己有幾篇散文跟幾個短篇小說,還蠻適合當作國文教材來上課的,比如裡面的幾篇散文,跟裡面的短篇小說,寫得不錯之外,都很有能量,也很有我自己的個人風格。
BUT!人生最離奇的就是這個BUT!
今年我收到了這一份由慈惠醫護管理專科學校,通識教育中心國文教學組,編制的大專國文選教材,裡面收錄了我一篇短篇小說,萬萬沒想到的是,竟然收錄了我自認為佰分之一億不可能變成國文教材、更不可能變成公民與道德的教材的------
哈棒傳奇之"吳老師的數學課"!
吼!這真是太猛啦!
有沒有那麼誇張啊!我真的很開心跟覺得超級有趣的啊!!哈棒傳奇是我百分之百統統亂寫的,寫得很開心,但真的沒想過要放什麼意義進去耶,"吳老師的數學課"這一篇尤其是亂寫中的大亂寫,結果變成了我第一篇被正統體制收進去的文章:D
以上摘自刀大的自白(請點我)
連作者自己號稱:內容最惡搞、對話最髒話滿篇、故事最沒有人生大道理的哈棒傳奇,都能順利入選國文文選。原來在台灣搞教育的學者,也不像許多學生心目中所想像的那樣死板。他們還是能看到許多次文化底下的優點的啊!
期待我們的第弟妹妹或是下一代,能真正在一個有趣、活潑的學習環境中成長學習。
如果課文會有“三字經”?
光想起來就讓人覺得全身熱血。
第三類組看世界,咱們下次再見。